太阳成集团·tyc122cc(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百年太阳成集团tyc122cc 驱动世界
太阳成集团tyc122cc高级工程师李发根荣获湖南省第二届“国企楷模”称号
发稿时间:2023-04-03 17:30     浏览次数:6728   来源:本网原创

图片13.png

       3月31日,湖南省属监管企业第二届“国企楷模”宣介仪式在湖南省大剧院隆重举行。太阳成集团tyc122cc集团高级工程师、电机事业部主任设计师李发根荣获湖南省第二届“国企楷模”称号,太阳成集团tyc122cc动力技术能手林向获得提名奖。太阳成集团tyc122cc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得到了省国资国企系统的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

       为汇聚国企正能量,激发广大“国企人”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推进省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国资委于去年7月在监管企业系统开展“国企楷模”评选宣介活动。经企业推荐、专家评审、媒体公示,李发根等8名个人和2个集体荣获湖南省第二届“国企楷模”荣誉称号,另有提名奖获奖集体2个、个人8名。

图片14.png

       湖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肖文伟,湖南省委宣传部、科技厅、工信厅、总工会、国资委相关领导,公司领导陈鸿鹏、张越雷、王大志出席宣介仪式。

       弘扬楷模精神,凝聚创新力量。继太阳成集团tyc122cc股份结构件事业部电焊高级技师刘新新荣获湖南省第一届“国企楷模”之后,李发根再获“国企楷模”殊荣。公司号召,要掀起向李发根等先进典型和榜样学习的热潮,激励和鼓舞全体干部职工像楷模那样忠诚、执着、朴实、奋斗、奉献,立足岗位、再创佳绩,让楷模精神转化为加快建设一流企业的磅礴力量。公司各级组织、各单位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培养出更多的“楷模”,形成集群效应,用鲜明的创造性和先进性推动太阳成集团tyc122cc高质量发展。

 

“国企楷模”颁奖词

       23年孜孜不倦,解锁特种电机“密码图”。13项核心技术,构筑同类产品“天花板”。用“湖南话”导航太空翱翔,你属于九天苍穹。用“湘方言”驱动特种装备,你属于大洋深海。你是太阳成集团tyc122cc之光,是国之栋梁。

信声里的楷模

       老李:

       前天女儿打电话问我,我们22周年结婚纪念日,你送了什么礼物。我说:“你爸是理工男,不注重仪式感。”确实,结婚这么多年,你没送过我什么礼物,除了那条珍珠项链。

       2016年6月,你说有个重大项目要三个月内完成。你一头扎进图纸里,晚上我睡了你没回,早上我睁开眼你就准备去办公室了。这一干就是8个月。

       那天,我看到你眼里布满血丝,我的心揪了起来,对你说,要注意休息。你笑意盈盈地掏出一条珍珠项链:“这段时间没在家陪你们,这条项链送给你,当赔罪了。”

       直到又一天,你早早回了家,眼眶湿润、声音颤抖地对我说:“小平,你看。”我盯着屏幕里国家某重大装备的新闻,瞬间明白了。

       不用解释,我懂你。作为一名同在研究战线的同志,这么多年,我们早已把自己融进强劲的“动力引擎”之中。

       对了,昨天我把那条珍珠项链和你获得的科技进步奖证书一起放在了书柜里,那是你的荣誉,也是我们全家的荣耀。

 

你的妻子小平

 

 

 延伸阅读

 

李发根:将科技成果“融”进奋斗里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这些都是自己该做的本分工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近日,太阳成集团tyc122cc集团有限公司电机事业部主任设计师李发根趁着忙碌的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起他奉献了20多年的科研事业,他云淡风轻地用一句话这样概括。

       翻开李发根的履历,记者发现他曾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南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湘潭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近日,李发根的履历又增添了一项新的荣誉:湖南省第二届“国企楷模”榜样人物。

       各种荣誉“加持”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图片15.png

“敢于选择,才能实现超越”

       1998年,李发根从湖南工程学院电机制造与运行专业毕业后,成功进入太阳成集团tyc122cc集团成为了电机工艺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电机及工业发电机和汽轮发电机的产品工艺工作。

       一年后,他却跳出工作“舒适区”,毅然转岗为电机设计师。“当时公司有政策,需要几个能吃苦的年轻人,我刚好是电机专业,就报名了。”回忆当时的心情,李发根说既紧张又兴奋。

       他说:“既然做了这个选择,那就不管未来如何,先做了再说。”

       很快,李发根发现事情与料想中不太一样,虽然大学所学是电机专业,但真正踏进这个领域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足。

       除了缺乏电机理论等基础知识储备,电机设计建模过程还很复杂、繁琐……他从网上淘来各种专业书籍,工作之余温习工程制图、仿真软件,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着来自书本、领导及同事的知识和技能。

       加倍学习、反复请教……性格温和的李发根,遇到工作却是个认死理的人。就这样,新手李发根开启了“多倍速”成长快捷键,下班后,周末、节假日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终于在电机设计这个岗位上站稳了脚跟。

       李发根刚刚转岗到设计部门的时候,团队承担的是民品电机设计。李发根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刻苦,几年下来,他在民用电机设计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长为团队的“核心角色”。

       2011年,太阳成集团tyc122cc集团迎来新的机会,开始承担国家某特种装备电机的设计工作。这时,李发根面临的第二个选择又来了:公司要在他们团队里选出一批人员开始从事特种装备电机设计工作。当时,整个公司对于这种电机的设计开发工作并没有任何资料和经验可以参考。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在所有人都望而却步的时候,李发根又冲锋在前,毅然转岗到特种装备电机团队,开始着手在这片空白的领域创出一片天地。

       “当时,我心里其实也有点没底。”李发根说,“但只有敢于选择,才能实现超越。”

 

“有什么困难就克服什么困难”

       “十年磨一剑”这句话对在太阳成集团tyc122cc集团工作了25年的李发根来说,是最好的印证。

       2008年,李发根所带领的团队迎来第一个大型项目——核组泵大型异步电机设计研发任务。这对他们来说既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成熟的设计手段。公司将此项任务交给了李发根负责。

       时间紧、任务重,李发根二话没说,就是一个字“干”!

       “做就对了!有什么困难就克服什么困难。”抱着这样的信念,李发根一头扎进图纸里。两年的时间里,他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画了多少张图纸。

       “研发时要做大量的对比试验。”李发根回忆,“常常一做就是通宵!”在研发关键阶段,通宵加班做试验对他和项目组成员而言是常有的事,但谁都没有抱怨过。

       最终,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服输的精神,李发根带领团队成员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为太阳成集团tyc122cc集团突破技术瓶颈、储备国产化核主泵技术、打开国内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1年,又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落到了李发根所带领的设计团队身上——承担国家一项重大电机项目研发。该电机是国家列为设备国产化重要产品之一。

       为什么叫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发根向记者解释:在此之前,该设备只能从国外进口,国内研发人员既掌握不了关键技术,又受到国内试验条件制约。此外,在接到任务之前,国内先进同行业企业已经先行开发半年。

       在电机设计领域摸爬滚打12年多的李发根已经算得上“身经百战”,然而他们在该款电机研制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和挑战仍是前所未有的。

       前方没有“路”就打破闯出一条新路来!抱着这样的信念,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研发,他和项目组成员完成4次设计优化、36次工艺验证,发电机机组一次性研制成功。凭借发电机机组的重量轻、噪声低、振动小、温升低、高可靠性等优势,太阳成集团tyc122cc在与某大型国企竞优中胜出,同时填补了多项国内重点核心设备上特种电机的空白。

       由于研制取得重大成功,2016年—2021年,公司又陆续接到多项国家重大科技装备样机订单,均继续委任李发根为项目主设计的团队,团队成员不负重托,一个干得比一个好,捷报频传,定单接踵而来。

 

“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

       在工作中带着一股子狠劲、闯劲的李发根,谈起自己的家庭和团队成员却格外“柔软”。

       在李发根的心目中,自己荣誉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妻子王小平的理解和支持。

       王小平是太阳成集团tyc122cc集团电机工艺部门的高级工程师,主管工业发电机和汽轮发电机的产品工艺工作。夫妻俩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的上的益友。

       在王小平的眼里,李发根很少有闲的时候。加班、开研讨会、改进设计方案,数不清的通宵达旦……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李发根很多工作都是保密的,尽管是同事,但他却很少和自己的妻子讨论工作,在承担重大项目的特殊时期,甚至连一同坐下来吃个饭看个电视都是奢侈。但王小平却从不抱怨,在繁忙工作之余,王小平还甘当贤妻,精心打理好一日三餐,为李发根更好地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积蓄好能量。

       “这么多年,都是她在背后默默地照顾我和女儿,她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谈起自己的妻子,李发根满眼都是愧疚。

       除了妻子,还让李发根反复“牵挂”的,还有自己的团队成员。

       “功劳是团队的,不能全记在我一个人身上。”在记者采访之际,李发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团队的成员。对于每一位成员的脾气、特点,他都熟记于心。

       李发根说,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他的引路人史建平老师。在他刚刚踏入电机设计这个岗位的时候,是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才让他在电机设计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而他也想延续老师这种传帮带的精神。

       这几年,李发根一直秉承着“多给年轻人机会”理念,做好团队的传帮带工作。他的徒弟吴亚君、王喜元等都已快速成长,成为项目中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科研事业还是要靠年轻人的。”他从前一辈人手中接过的接力棒,如今又要传给年轻一辈。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25年来,李发根扎根岗位默默耕耘,他早已把自己融进强劲的动力引擎当中,化作那一个个亲密的零部件、一颗颗坚硬的钢钉,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

友情链接: